信息索引号 | 04618780/2022-00426 | 生成日期 | 2022-03-30 | 公开日期 | 2022-03-30 |
文件编号 | — — | 发布机构 | 梁溪生态环境局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 — | ||
内容概述 | 无锡市梁溪生态环境局2021年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梁溪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省、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扎实开展“首季争优”、“春夏攻坚”、“奔三冲九清零”等专项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现将全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环境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1.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2021年,梁溪区PM2.5平均浓度为29.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6%,达到年度考核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0.2%。
2.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21年,梁溪区3个国省考断面100%达到Ⅲ类标准。全区61条市环境综合整治河道,Ⅲ类以上水体占比达到70%以上。
(二)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情况
截至12月20日,污染防治攻坚重点项目359个,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以绿色发展为统领,凝聚攻坚合力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梁溪区委、区政府紧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当成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共召开20次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污染防治攻坚例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开展生态环境现场调研,持之以恒抓牢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切实将减污降碳融入城市经济发展中,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能源消耗持续下降,绿化空间逐步增加,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围绕“十四五”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制定《梁溪区更高标准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以更高标准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攻坚目标任务考核,在做好重点任务分解的基础上,细化考核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率、河道水质等环境质量指标,压实点位长、断面长责任落实。制定《梁溪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优化攻坚办运行机制,进一步凝聚共抓共建污染防治工作合力。
(二)以提气降碳为目标,打好蓝天保卫战
一是不断完善大气治理体制机制。健全区、街道两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完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联合宣传、空气重污染应急等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着力形成监管合力。积极探索建立街道点位会商制度,联合街道对大气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二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开展黄巷周边汽修、物流产业调整,淘汰大气污染企业1家,关停取缔及治理汽修企业40家,其中关停取缔16家。深化“散乱污”企业整治,共排查散乱污企业11家,关停取缔9家,整合搬迁1家,升级改造1家。
三是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有序推进各类涉VOCS高风险产品质量标准和要求的推广实施和执行,开展联合执法检查12次。严格落实69家涉VOCs企业错峰生产要求,完成42个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73个VOCs深度减排项目。加强对加油站油气回收的监管力度,完成2个储罐替代项目,完成16个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治理改造。推动完成一汽锡柴涂装生产线综合提升。
四是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全力推进老旧机动车淘汰,累计淘汰高排放车辆4100余辆,推动一汽锡柴等重点用车企业提高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及电动车辆的使用比例。严格落实货车限行管控,加强拥堵节点的指挥疏导,持续开展路检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查,立案查处全市首例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完成10台重型柴油车OBD安装。
五是加强餐饮油烟治理。加强餐饮行业指导,扩大《饮食服务业环境保护基本要求及台账》手册发放范围,安装油烟在线监控50套,制定《梁溪区曹张国控点核心区餐饮油烟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国控点周边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关闭曹张、黄巷国控点周边餐饮店13家。
六是加强精细化扬尘管控。强化工地扬尘管控,制定《梁溪区施工工地大气管控方案》,加强市政工地、拆房工地、水利工地、零星工地和裸露场地的监管和覆盖;常态化开展渣土运输检查,全年检查车辆4319辆次,累计查处渣土车辆违章运输、带泥上路等案件212起;加强道路防尘降尘工作,新增抑尘车3辆、洒水车3辆、高压清洗车3辆,提升清扫保洁力度。全年降尘量同比下降35%。
(三)以治水增水为抓手,打好碧水保卫战
按照“美丽河湖”建设的实践和“水韵梁溪”的总体思路,扎实开展水环境治理,全力推进京杭大运河、梁溪河“两河”整治提升工程,编制完成“十四五”水生态规划和太湖治理“十四五”规划。
一是持续推进河道管网建设。围绕“消劣奔Ⅲ”目标,对国省考所在河道的一级支浜开展回头看和水质提升,21条河道全部按照Ⅲ类水的目标要求完成水质提升工程主体工程建设。推进道路雨污水管网排查整改,开展雨水管网清洗行动,提升污水处理容量,累计完成481条市政道路、473.6公里的雨污水管网排查整改。强化涉水排查。开展入湖(江)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16个入江排污口整治,推进160个入湖排污口整治,全面规范入河排口管理。
二是持续推进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开展水平衡总量研究,对全区23家涉磷工业企业(含2家污水处理厂)进行详细摸排,完成望亭上游断面总磷调查报告。全力确保“太湖安全度夏”,全面完成11项“太湖安全度夏”交叉执法问题整改。
三是加强水环境监测。全面建立“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完成18个水质监测站建设,对京杭运河及其支浜加密水质监测。建设雨污水管网智慧管理系统,设置监测点位200个。加强水质考核,对全区147条河道172个“河长制”断面,每月开展监测,落实“河长制”河道水质通报。
四是积极加强汛期应对。完成梁溪河汛期水质应急方案编制,加强河道水质监测和预警,对排涝泵站蓄水池进行清淤,确保汛期水质稳定。
(四)以固土减废为要点,推进净土保卫战
一是加强固(危)废管理。持续推进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对全区271家产废单位开展全面排查,重点监管企业检查率达到100%,危废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到95%。有序推动中小微企业危废收集贮存试点,推动三家重点单位接入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177家企业纳入小微系统,完成全区企业危废名录变更备案。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进167个“四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小区建设,投放覆盖率达到50%;建筑垃圾处置二期项目、全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稳定运行,建成园林绿化废弃物收集处置点,启动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建设,全年累计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31.6万吨。扎实开展“清废行动”,完成28处违规倾倒点整改。
二是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争创国家级“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加快推进土壤修复治理,完成6个地块场地调查工作,2个地块市级风险评估,对4块重点行业退出地块启动调查,推动焦化厂西厂区启动土壤修复,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污染地块土壤风险防控,对13个污染地块治理项目开展风险管控或风险评估,4个污染地块划定为隔离区域。
(五)以强化监管为举措,推动环境治理现代化
一是强化生态保护管控和修复。以改善生态系统质量为核心,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完成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方案编制,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增加67.6公顷,增幅73.9%。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65处裸土及拆迁地块的复绿花海建设,复绿面积128.5万平方米,完成公园绿地建设72.29万平方米(766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99%,林木覆盖率达到12.98%。
二是持续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水平。围绕固危废、核与辐射等重大风险隐患,开展“厂中厂”、“小化工”、汽车维修行业、辐射安全专项整治,实现核与辐射相关处罚“0”的突破。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对辖区24家大型医疗服务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到医疗废弃物安全检查全覆盖、安全处置全覆盖,积极推进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管理。加强环境安全风险隐患分析研判,对24家企业完成污染防治设施安全专项检查,107家企业参加环责险,58家企业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在铭骏环保、天鹏菜篮子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编制《梁溪区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范体系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完成京杭运河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范体系试点建设。
(六)以问题清零为导向,推动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紧盯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开展餐饮油烟整治、汽车维修行业治理、环保督察“以案促改”等专项行动,推动下甸桥港区、非法码头整治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完成;扎实突出环境问题专项监督,全力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反馈及交办信访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到位,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涉及梁溪区的2项个性问题和省环保督察反馈的1项个性问题均已完成整改并销号,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的信访问题共121.5件已整改完成,完成市挂牌督办问题整改,全力做好环保督察迎检工作。整合区纪委监委、区污防攻坚办力量,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及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专项监督,加强攻坚平台信访问题梳理,注重重点环境污染问题解决,累计接办信访案件4613件,办结4439条,办结率为96.22%,线索规范填报率提高至100%。
三、亮点工作
(一)PM2.5创新低
梁溪区紧盯PM2.5深入治理,根据污染成因、排污特点,开展精准治污的、科学治污。一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淘汰大气污染企业1家,深化整治“散乱污”企业11家,关停取缔汽修企业16家。二是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全力推进老旧机动车淘汰,累计淘汰高排放车辆4100余辆,严格落实货车限行管控,加强拥堵节点的指挥疏导,持续开展路检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查。三是加强餐饮油烟治理。加强餐饮行业指导,扩大《饮食服务业环境保护基本要求及台账》手册发放范围,安装油烟在线监控50套,关闭曹张、黄巷国控点周边餐饮店13家。2021年,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达到历史新低,成为全省首批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下区域。
(二)水环境质量大突破
梁溪区全力打造生态健康、水清岸美、具有梁溪韵味的水环境。一是强化源头防治。2021年全面完成3家非法码头整治任务,实现内河非法码头“清零”。推动下甸桥港区码头征拆,河岸面貌焕然一新。强化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水环境容量。推动芦村、城北污水处理厂完成新一轮提标改造,减少入河污染总量。二是强化溯源整治。全年累计采样3000次,监测数据14000多条,检查工业企业1460家次,发现异常果断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水质,严防污水入河。三是强化生态修复。将水文化作为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控源截污、排水达标区提质增效、河道生态修复等措施,着力提升河道水质,打造亲水乐水自然生态的美丽河道。2021年梁溪区国省考断面优Ⅲ比率100%,同比上升50%。
(三)梁溪区入选“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
为破解梁溪区土壤修复难题,打造绿色发展的生态之城,梁溪区积极对上争取,根据《关于征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意见的函》(环办便函〔2021〕231号),提前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的申报,不断优化修订建设方案。12月1日,生态环境部土壤司下发《关于征求 “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意向意见的函》(土壤函〔2021〕18号),确立无锡市梁溪区为江苏省唯一一个“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
四、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梁溪区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落实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努力为梁溪区建设为建设现代化精彩城区擦亮“美丽底色”!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深刻把握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强的力度、更大的深度、更宽的广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进一步深入攻坚行动。紧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围绕环境空气质量提升,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着力加强臭氧污染管控,强化VOCs、移动源治理,实现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提升环境空气监测监控能力,推进大气系统化、精准化管控。围绕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持续推进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国省考断面重点支浜治理,消除劣V类支浜,提升优Ⅲ水体比例。持续推进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程,完成入河(湖)排污口整治。推进国家级“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加快污染地块土壤修复,确保土壤环境风险可控。
(三)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加强攻坚平台问题线索梳理分析,强化典型曝光力度,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以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为契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进一步强化攻坚合力。紧紧围绕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细化攻坚方案,进一步优化区攻坚办运行机制,强化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加强协同作战,努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污染防治攻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