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今天是:

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局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8-19 15:24      来源:区教育局      选择阅读字号:[ ]     

信息索引号 04618780/2024-01505 生成日期 2024-08-19 公开日期 2024-08-19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4年下半年,梁溪教育将以“高标准建设无锡教育高质量发展最强区”为目标,强化系统思维,面向未来需要,主要在九项工作上勇求突破。

  一要固本强基,党的建设水平求突破。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党纪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深化“清风校园”建设。聚焦“校园餐”管理等问题,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探索集团化办学的干部管理改革。推进党支部建设分类晋级评价,巩固深化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行动,深耕“杏坛红网格”和“一校一品”区校两级党建文化。启动“薪火·五能”行动,储备清晰干部梯队。实施党员队伍建设“强质聚效”工程,广泛开展“党员服务直通车”等活动。

  二要多措并举,教育基础设施求突破。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保障在建项目实施,科学谋划部分老校改扩建升级焕新。顺应学龄人口变化和住宅建设速度,科学开展规划修编工作,缓建部分学校,动态平衡学位紧张学校资源。推动40余所学校维修改造、5所学校食堂建设及11所幼儿园校舍加固工程,为师生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宜人的育人环境。

  三要系统思考,各类教育发展求突破。做强学前教育,对十个幼教集团运行情况开展全覆盖调研,加强以儿童为本的高质量课程建设的内涵研究,创建省优质园3所、市优质园2所。推进普惠托育开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全域优质均衡,持续加大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化解力度,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验收奠定坚实基础。利用梁溪科技城建设契机,高位谋划建设能够代表梁溪教育水平的优质高中学校。

  四要守正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求突破。提升集团化办学改革效度,优化调整集团化办学方向、策略及组成。推进课程改革,完善区校两级课程顶层设计,指导各中小学因校制宜规划学校课程框架。继续以“搭建深度学习的思维锚”为突破口开展全域试验,科学建立“1+3+X”课改模型。在全区范围内以“9+1”实践方式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

  五要多措并举,教育质量提升求突破。夯实“双减”持续推进基础,坚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向作业布置要质量。在招募第三方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基础上,用好第三方素质教育课程服务项目。提高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效能,加大行政督查力度。促进初中教学质量提升,通过优化作业管理、走班制教学、学科联盟、课例研讨、命题研究等举措,放大优质初中教育品牌效应。优化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在区、校两级建立学生学业质量与教师教学质量相结合的调研评价机制。

  六要双轮驱动,教育内涵建设求突破。借力高校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合作项目,组建区域内涵建设专家指导团队,推动学校优化课程架构、完善价值体系、创生学校文化。完善省、市、区三级内涵项目建设梯队,提升各类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做实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整体优质、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群体。持续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逐步形成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七要多元发力,人才队伍培养求突破。用足用好教师发展基金,积极探索灵活激励的政策。继续创新教师招聘模式,探索研究更具梁溪特色的招录考核形式。深入实施“名校优生教育实习计划”,精准挑选,吸引更多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才聚”梁溪。探索借助区属国企制度优势,畅通对名校长、骨干教师、年轻专家等优秀教育人才“引育留用”渠道。持续推进“梁溪强师”行动,围绕“卓越教师五航进阶式研训课程体系”,形成较为清晰的目标导向机制、课程结构、培养指南与评价激励机制,培育更多教育领军人才。

  八要借力AI,人工智能教育求突破。逐步落实《梁溪区教育系统AI进校园、进课堂三年行动方案》,第一期重点推进初中因材施教、小学智慧作业、教师智慧备课三个项目。积极推进AI赋能安全建设,积极与区属企业大数据公司共研公办学校智慧用电和智慧消防建设。争取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试验区落户梁溪,努力将梁溪打造为“AI教育应用高地”和“教育AI产业发展高地”。

  九要筑牢防线,校园安全水平求突破。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建设,重点突出体系建设的规范性、长效性。紧扣设施设备、午餐饮食、日常安保等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安全工作,持续开展精准攻坚,严防各类安全隐患,打造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推进“溪心慧育:青少年心理健康一公里服务圈”,做实医教联合项目,做细需要高关怀学生的排查和转化工作。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要求,抓好校园停车位错时共享、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等为民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