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惠山街道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发布时间:2024-12-26 13:15 来源:无锡市梁溪区惠山街道办事处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4618780/2024-02137 | 生成日期 | 2024-12-26 | 公开日期 | 2024-12-26 |
文件编号 | — — | 发布机构 | 惠山街道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 — | ||
内容概述 | 2024年度惠山街道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总体部署要求,惠山街道以推进依法行政为重点,紧紧围绕上级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安排,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法治基础。现将我街道推进法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惠山街道按照区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法治建设的各项要求,将开展法治建设作为推动街道依法治街、依法行政,进一步夯实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依法治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围绕建成“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总体目标,不断夯实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着力打造法治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法治建设责任
将依法治理工作列入街道重点工作项目,成立惠山街道党工委全面依法治街委员会,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使依法治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党工委会议集体讨论后做出决定。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工作有效有序开展。健全法治网络,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局室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各部门各社区的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各部门各社区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负总责,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层级工作体系,做到依法治理工作整体有人抓,具体工作有人做,保证依法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法治引领,确保决策依法合规
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议事原则,落实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街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街道年度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的方案审定均由党工委会议充分讨论后作出。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党工委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前,均进行合法性审查。聘请法律顾问团队,为街道提供法律审查服务,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做出决策,以保证决策程序的规范化、民主化、合法化,持续提升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社会治理服务体系构建等各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三)加大宣教力度,强化学法守法意识
1、落实普法责任。建立“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印发《年度普法工作重点》,拟定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各部门普法主体职责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
2、创新法律宣传。以“敬老月”“助残日”等活动为载体,利用好村(社区)现有的法治道德讲堂,每月至少两次深入社区开展法律知识宣讲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双向联动,线上利用“大美惠山”微信公众号、“法润民生”微信群等各类线上宣传媒体对法治建设进行宣传报道;线下利用社区优势,在11个社区建设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或法治小游园等,同时定期利用橱窗、专栏、黑板报刊、电子显示屏等进行法律宣传。
3、强化队伍建设。聚焦“关键少数”,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把法治政府建设列入街道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中心组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每年不少于四次,组织机关干部开展普法知识讲座。面向“绝大多数”,组织160名社区法律明白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培训,多形式、多内容、多层面进行法治培训。
(四)深化效能建设,提升法治服务水平
1、依法完善行政制度体系。今年以来,街道为全面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街道实际情况,整合各科室职能,理清法定工作职责,避免工作推诿扯皮,全面提高工作效能。
2、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网格化服务治理。优化便民服务中心窗口的服务,实现便民服务中心集中接件、受理、办结取件等职能整合,形成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的审批管理机制。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明确各项审批依据、程序、期限、申请材料、工作流程、办结时限等,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强化窗口办事纪律,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
3、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和告知承诺制。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社会评议制等政务服务制度,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
(五)推动矛盾化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1、规范矛盾化解体系。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明确职责、规范流程,确保矛盾处理质量。认真贯彻执行《人民调解法》《信访条例》《江苏省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等规定,明确矛盾事项范围、矛盾事项要求、矛盾事项办理流程、上级交办事项处置,进一步规范矛盾处置工作,提升依法办理水平,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目前街道、社区两级人民调解组织健全、配备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能及时有效地排查并化解矛盾纠纷。
2、扩展矛盾受理方式。充分依托“大调解”组织网络,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坚持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始终贯彻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深入推行“阳光信访”,受理案件可在网上实时查询、跟踪、督办、评价;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健全访调对接机制,组织开展信访突出问题大化解大突破专项行动,推动信访积案攻坚化解;扎实开展“公调对接”,进一步强化了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最大限度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
3、多形式开展矛盾调解。推进社区法律顾问进网格,实现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管理,进一步加强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针对辖区个别小区内的物业矛盾纠纷,街道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向群众释法说理,引导其采取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在指导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换届或推进业主自治的过程中,街道坚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协调沟通,合情、合理、合法地化解矛盾,依法处理业主联名申请自治事项。
4、建强矛盾调解队伍。街道建立28人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同时按照社区一网格一个法律明白人的标准建立了160人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切实让法律及时充分进入到家家户户,以法律为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049起,调解成功1035起,调解成功率98.7%,无矛盾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截止到12月20日共接到12345投诉件约6500件,均已妥善处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领导干部法治能力需要提高。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是法治宣传形式有待丰富。普法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高质量的普法宣传措施和形式较少,“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需更创新举措。
三是依法行政能力需要增强。一线人员执法水平有待提高,基层法治工作队伍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认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党政领导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法治建设摆在全街道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法治政府建设会议,亲自部署年度工作任务,明确街道各部门的法治建设职责,把法治建设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
二是强化监督,以更严的标准要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抓实法治建设考评督察,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内容,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决策和重大行政行为过程中法律审查的作用,通过专业的法律指导有效规避行政风险点,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是强化服务,以更实的惠民举措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治为民,着力依法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问题。深入推进法治文艺进社区,开展多样化的法治宣传,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喜闻乐见的法治产品。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为基层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推进法律援助“应援尽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四是强化学习,以更强的法治能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带头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法律专业人才的沟通联系,定期组织法律知识集中培训学习,加快街道法治队伍建设程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运用法律知识开展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