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区民政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2-24 11:16 来源:区民政局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4618780/2025-00246 | 生成日期 | 2025-02-24 | 公开日期 | 2025-02-24 |
文件编号 | — — | 发布机构 | 梁溪区民政局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 — | ||
内容概述 | 梁溪区民政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区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民政部门有力指导下,深入开展民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助力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溪心护童”陪伴计划 社工助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项目入选江苏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优秀成果,梁溪区被评为第二批省级标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地区,并获得48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精准化、全方位,坚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坚持分层分类、精准规范,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和水平,夯实民生兜底保障基础。一是完善救助制度体系。制定《关于完善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的意见》,提升临时救助的及时性、有效性。编撰《政策一本通》《梁溪区社会救助工作手册》等标准化工作流程指引,规范救助工作。构建由社区“首诊”、街道“复诊”、区级“会诊”组成的溪心帮扶分层分级救助体系,提高基层综合救助能力,形成社会救助“无缝隙”覆盖。二是构建综合救助机制。有序推进“3610行动”,落实落细6项机制,实施10大工程,今年以来,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救助资金8000余万元,惠及困难对象近万人。推动街道、社区综合救助服务中心(站)建设,实现街道级中心全覆盖,并建成区级和街道级示范点各1个,街道级示范窗口2个。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慈善工作站和社区慈善基金两个全覆盖,截至2024年12月,累计众筹资金3454.9万元。实施12个社区基金项目,建成9个慈善空间,受益群体超5万人。三是提升救助工作能力。推出汇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协同救助等功能模块的“关爱巡访”掌上救助系统,对8334名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常态化巡访,现场解决各类困难问题2000余件,项目荣获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优胜奖。凭借与北京大学合作的“燕溪大模型”,为“溪办APP”搭载可随时查看政策原文和深入解析的AI政策助手,成为社区工作人员面向居民群众的宣传答疑工具和业务辅助工具,为基层减负增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开展9次“久久爱”服务车队进街道,以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宣传效能,惠及群众万余人
(二)高质量、暖服务,实现为老服务事业产业双驱动。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提优养老服务品质,不断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提质养老服务载体。推进国企参与的高品质养老项目建设,“益悦古运河康养中心”投入使用,“益悦龙塘岸康养项目”已经开工。开展普惠型养老机构签约,建立“1+9”普惠性养老服务矩阵,实现街道全覆盖率,兜住困难群体养老底线。关停4家“老旧小”养老机构,全区100张床位以下的养老院已降至4家,占比14.8%。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等级养老机构占比96%。二是提优居家养老服务。推进惠老助餐工作,建成25家区域性助餐中心、75个助餐点,进一步织密服务网。部分助餐中心被央视新闻直播间、《人民日报》、无锡博报等媒体作为典型经验报道。强化国企引领,复刻“永定餐厅”成功经验,在清名桥、黄巷等街道建成3家“永定餐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级评定两年累计已评估完成112家,占比达75%。三是提标养老民生实事。分层分类推动202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投入448余万元开展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接受居家养老上门援助服务老人占比23%,累计服务达55000人次。梁溪区“锡心医养”呼叫服务中心常态化运营,截至目前服务工单26592单,解决13451单咨询求助。开展24场适老辅具展车下社区活动,实现多样化为老服务送上门,服务超2200人次。开展在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新增持证护理员153人,持证比例达65%。2024年有2人获评市第二届“最佳养老机构院长”,4人获“最美养老护理员”。四是提级安全防线。制定下发《梁溪区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实施方案和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关于加强梁溪区养老服务安全监管的工作意见(试行)》等文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全员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安全检查,检查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001家次,排查整改问题隐患2054处,整改率100%。完成88间养老机构避难间(空间)建设,安装332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独立感烟火灾探测器。
(三)稳推进、强扶持,全面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可持续。在登记管理、机制建设、依法监管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一是稳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基本盘。本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年报参检单位427家,参检率62.34%;符合等级评估要求的社会组织共584家,已参评397家,本年度等级评估率67.98%。按照抽查比例不低于3%开展2024年度区级社会组织抽查工作,共完成抽查22家,形成书面检查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逐个进行整改销号。二是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高质量建设梁溪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基地),案例获评“无锡市2024年度社会组织培育基地案例”。持续推进“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工作,今年来已累计注销32家“僵尸型”社会组织,并对17家“僵尸型”社会组织依法实施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专项工作完成率100%。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依法实施取缔行政处罚案件1起,取缔1家非法社会组织。三是提升社会组织造血能力。推进我区社会组织领域开展“千社万岗”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组织11家社会组织赴扬州大学参加专场招聘会,释放岗位52个。加强公益服务项目组织实施,组织实施2023-2024年度“七彩工程”公益创投精准帮扶项目和2024年度“七彩工程”公益创投项目,共计扶持33个项目落地全区,开展活动1000余场,受益对象超3.45万人次。
(四)提能力、促创新,多维打造社会事务均衡发展圈。持续深化民政领域“一件事”改革,抓统筹、建平台、优服务。一是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深入推进婚姻登记“一件事”联办,办理结婚登记3368对,离婚登记2060对,其中跨省、市、区婚姻登记占比36.5%,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开展婚俗改革活动8场,超过3000人次直接参与,“线上+线下”有效宣传覆盖人数超过2万人次。其中“爱情巴士”活动获《中国民政》《新华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持续开展补领补办结婚登记服务进社区活动,共进入5个街道、26个社区设置“临时补证点”,办理补办补发结婚登记970对。二是构建儿童帮扶体系。加强基层阵地建设,高标准打造崇安寺街道、扬名街道2个省级示范性关爱之家。黄巷街道的朱启祥纪念馆等3地推荐为无锡市首批“苏童成长”践习示范基地。持续深化“主动发现”机制,开展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监测走访摸排工作,对13663名留守儿童通过“苏童成长”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开展困境儿童“微心愿”活动,组织志愿者进9个街道52个社区,为73名困境儿童发放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玩具用品、衣物鞋帽、图书报刊、美食等心愿物资。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建强服务阵地,打造1个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主动对上争取,经市民政局同意,将新建的市级公益性公墓服务人群范围扩大至我区户籍居民,解决我区公益性公墓问题。健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度,“黄埠墩”等入选省、市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二、2025年工作打算
(一)多层级联动,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一是提升救助温度。大数据与铁脚板联动,扩大保障覆盖面。通过数据平台及时推送预警信息,“铁脚板”入户排查,识别未被纳入保障体系但存在潜在风险的困难个体,形成扩围闭环。整合优化慈善帮扶、志愿服务等社会资源,统筹推进“物质+服务”综合救助,为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口提供心理支持、能力提升等个性化服务。二是增强救助能力。从困难家庭的财产、社会保障、刚性支出等9个维度多维研判分析困难程度、致困原因,联合民政、医保等多部门进行综合救助,将“多条线”拧成救助“一股绳”。发挥街道综合救助服务中心宣传、展示、服务枢纽功能,加强资源的互联互促,为实施服务类救助提供平台支撑。三是做优社区慈善基金。丰富慈善捐赠的形式和渠道,鼓励更多商户参与“消费捐”,壮大慈善基金“蓄水池”。加强对慈善捐赠资金的管理,推广慈善空间建设,2025年底建成启用20个慈善关爱空间。发挥慈善救助优势,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衔接,完善转办转介机制,加大慈善救助力度和范围,注重服务项目成效,提高慈善资源利用率和帮扶精准度。
(二)多角度发力,打造高品质溪心养老服务品牌。一是推进家庭享老保障提升。开展“政府补贴+产业引导+家庭自付”的模式,为困难和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进行设施改造和老年用品配置,达到“十四五”期间完成1400户以上的目标。接受上门援助服务的居家老人数占比不低于23%。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达标率和独居空巢老年人关爱探访率保持100%。二是推进社区安老设施配建。建成30个助餐中心和110个助餐点,实现1个区域性助餐中心辐射5个社区的目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标准化建成率达95%以上。规范推进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建设,辖区内80%具备条件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建成三级养老机构。高标准创建国家和省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三是推进机构托老设施建设。鼓励国有企业等各类主体采用多种合作方式,改造和建设一批高品质养老机构。创新为老服务新业态,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实现新建养老机构智慧化建设全覆盖。加强对建设年代久、设施条件差的薄弱养老机构改造。四是推进医养护康产业融合。推动无医疗设施的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规范签订合作协议,使医疗覆盖率达100%。全区护理型床位占比保持在93%以上。建立社工人才机制,达到每百名住养老人配备1名专业社工的比例。
(三)多手段齐抓,完善社会组织治理体系。一是规范登记管理标准。持续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提升执法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二是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按照“重点培育一批、规范激活一批、出清淘汰一批”分类施策原则,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清理规范,坚持“清理为主,处罚为辅”,动员僵尸型社会组织积极主动注销,去存量、控增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三是赋能社会组织发展。强健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聚焦社会组织专项能力提升,搭建社会组织综合平台,点面联动促进全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促进公益服务项目依法依规运行,促进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多领域协同,推进社会服务开拓创新。一是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全力开展“梁溪区困境儿童关爱共治示范行动”,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困境儿童)社会践习教育体系,统筹推动梁溪区“苏童成长”践习示范基地融通发力,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二是规范地名工作。组织实施区街地名规划编制,持续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提升地名管理的科学性、计划性、全局性,以更优质的地名管理工作服务区域建设发展的需要。三是彰显婚姻登记特色。加大力度推进集中补领补办婚姻登记试点工作。积极弘扬公序良俗,大力倡导文明新风,确保婚俗改革工作取得实效。打造婚姻登记服务多元场景,在梁溪区内设立南尖公园等登记点,打造“公园式颁证点”,锻塑梁溪婚姻文化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