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十四五”生态回眸:一笔一画,绘就“美丽梁溪”崭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11-14 10:28 来源:梁溪生态环境局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十四五”以来,梁溪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在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等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生态绿,已成为梁溪最鲜明的底色。
于碧水清流间,见治理决心
从昔日承载环境压力的入湖河道,到如今水清岸绿、流淌生机的城市动脉,梁溪河的蜕变,见证了梁溪区治水攻坚的坚定决心。梁溪区国、省考断面优Ⅲ类水体比例连续四年达到100%,全区综合整治河道Ⅲ类以上水体比例大幅提升至90%以上,实现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劣V类河道动态清零。梁溪河蠡桥断面水质已稳定达到Ⅱ类,成为穿城而过的灵动风景。
这背后是系统性的治理决心。以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为主线,系统实施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强化“三水”统筹,通过深化河长制工作、强化涉水排查、实施河道水质提升工程、完成排水达标区建设、规范入河排口管理、开展涉磷企业排查整治等措施进行精准治理,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协同治理转变。从“源头”到“排口”,一张水污染防治的网络越织越密,从根源守护着每一泓清流。
于蓝天白云下,见攻坚智慧
“梁溪蓝”频频刷屏朋友圈的背后,是一场关于空气的“微克”之争和智慧治理。2024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创下82.5%的历史最优成绩;PM₂.₅浓度降至28.2微克/立方米,达历史第二好。2025年1-10月,全区PM₂.₅浓度同比下降0.4%,空气质量优良天比率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保持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呼吸之间,心旷神怡。
成绩源于精准的源头管控。梁溪区完成了汽修行业全水性涂料替代,工业锅炉及炉窑治理,全面淘汰铸造、家具加工等落后产能,从源头削减VOCs排放;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1035台;“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700项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在餐饮油烟治理上,并在全市率先试点推广“码上洗”2.0版服务,覆盖超1500家餐饮单位,让烟火气不再扰民。在南长街景区,内循环油烟净化设施的试点,更是将餐饮油烟治理推向新高度。
于净土安居上,见创新探索
作为国家“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梁溪在土壤治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土壤地块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完成光电园CD、威孚高科、五星工业园D等地块修复,推动焦化厂西厂区、东泰、阳恒等地块启动土壤修复。
创新,首先是标准引领。梁溪编制并发布了《污染场地修复基坑工程安全管理技术指南》等5项行业标准规范,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创新,更是治理模式的变革。依托焦化厂等大型修复项目,梁溪创新使用“电子联单”转运污染土壤,并集成雾帘、无人机巡航喷雾、充气膜大棚等科技,形成了一套高效的二次污染监管体系。更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环境监管,让净土修复更智能、更精准。
“无废城市”建设,让固体废物“变废为宝”。梁溪区打造“1+2”一般工业固废收运处置“梁溪模式”,建成全省首个一般工业固废大数据中心。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6.6%,危废集中处理率100%,累计创建“无废细胞”61个,让绿色低碳的理念在社会各个单元深深扎根。
于生态提质中,见和谐共生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环境指标,更是万物共生的美好家园。在梁塘河、北尖公园,生态安全缓冲区的建设为城市增添了“呼吸绿肺”。梁溪区建成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累计记录到物种1150余种,一幅生机盎然的生命画卷徐徐展开。
“十四五”的生态回眸,是梁溪区用决心、智慧和创新写下的一封绿色情书。展望未来,这幅“美丽梁溪”的画卷必将更加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