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今天是:

重点工作执行情况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技术局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重点工作

关于全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情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2022-06-30 16:48      来源:区科学技术局      选择阅读字号:[ ]     

信息索引号 04618780/2022-00934 生成日期 2022-06-30 公开日期 2022-06-30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梁溪区科技局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关于全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情况的通报

梁溪区是无锡市的中心城区,2016220日由原崇安、南长、北塘三城区合并而成,面积71.5平方公里,为无锡城市双核之一,地处无锡乃至长三角几何中心。2021年,梁溪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68.52亿元,同比增长7.7%,以全市1.5%的土地面积贡献10.5%GDP总量;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29亿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86.5%,城区产业结构特色鲜明。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面对区域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创新生态的竞争态势,依靠要素驱动和资源消耗支撑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梁溪区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全力打造作为创新发展主阵地的科创载体,为推动梁溪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一、区域科创载体建设的基本情况

作为发展的主阵地、创新的主引擎,科创载体在城区科技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梁溪区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力打造创新高地。

(一)从现有载体看,科创基因“进”的贡献稳中提质

目前我区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2家;建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2家。全区科创载体面积共计25.73万平方米,其中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及培育入库企业7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市级以上人才创办企业2家,上市企业3家。2021年度,9家载体市级绩效评价获评良好以上,整体运行稳中有进。

(二)从增量载体看,创新载体“建”的力度持续加大

从年度指标完成情况看,在2022年度计划增加的18个科创载体中,功能完全具备的载体有10个,完成率55.56%;全年计划新增科创载体面积35.691万平方米,目前功能完备载体面积11.561万平方米,完成时序进度的32.39%2022年度新增5家科创载体成功申报省级众创空间,3家作为储备申报市级众创空间。

(三)从创新生态看,科技招商“优”的氛围持续巩固

在现有省市两级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梁溪区科创载体三年行动计划》《梁溪区科创载体管理办法》《梁溪区众创空间、孵化器运营机构出入库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持续优化推进科创载体建设的工作机制、布局结构。同时强化对全区空间载体资源统计监测,实时掌握现有载体运营情况、梳理储备科创载体资源,打通载体与招商之间的对接机制,积极盘活载体资源、推动科技招商项目落地落实。

(四)从未来发展看,科创载体“链”的效应蓄势待发

三年内,计划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化、品牌化的科创载体。未来将拥有从核心示范-梯次培育-科创延伸载体总面积200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落地2家“科创飞地”,布局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

二、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总量规模小,科创载体建设还需提速

梁溪区作为中心城区,科创载体建设虽然起步相对早,但孵化速度较慢。目前仍然以众创空间为主:省级以上备案的众创空间8家(其中国家级1家),面积在全市占比10%,在全市8个板块中排第3;而通过省级以上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只有4家(其中国家级1家),面积在全市占比5.6%,位于第6名;加速器,孵化链条等均处于缺失状态;原有的四大产业园区则面临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孵化器建设数量少、有效孵化面积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科技项目、优质科技企业的落地落户。

(二)发展基础弱,科创孵化链条还需完善

区域内目前有效高企数量214家,全市占比4.6%,排名第7;工程技术中心43家,全市第72021年度研发投入、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分别为0.68%3.2%,全市排名分别为第8、第6;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35.87家,排名第8;新型研发机构尚未实现突破,无锡的国家超算中心、太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也未在梁溪布局。整体来看,科技创新基础仍较为薄弱,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不高,多数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水平,部分领域“卡脖子”现象还比较突出。

(三)管理水平低,科技服务能力还需加强

目前北上广深等区域科创载体都已从专业化走向品牌化,而梁溪科创载体仍呈散落式分布。现有16个科创载体中,国有载体6个;2022年度预期新增的18个载体中,国有产权的11个。国有载体大多由街道自持,缺乏专业的运营机构和团队,和民营载体引进的第三方运营机构一样,服务局限在物业服务、场所租赁、工商注册等基础类项目,缺乏专业的创业服务咨询、培训、融资等资源的支撑,缺少技术交易、创业辅导、技术合同、投融资对接等专业、深度的增值服务。

(四)孵化融资难,科技金融支撑还需强化

资本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具有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是驱动创新、人才、产业等要素汇聚、深度融合的关键力量,是优质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我区的天使基金缺失,创投基金少,载体在“平台+机制”“人才+资金”“投资+保险”“创业+孵化”“信用+担保”多层次、网格化、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不够健全。

三、未来建设预期目标及相应对策措施

根据《梁溪区科创载体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将通过新建、整合提优、现有提升等方式,统筹盘活中心城区载体资源,打造好以国家级、省级以上载体模板为依托的载体核心示范链,孵育好以各类初创科创载体为主力的载体梯次培育链,建设好以辖区楼宇园区改造升级为导向的载体科创延伸链。逐步在我区形成“三链融合”的科创载体孵育体系,实现“梯度培育、链式复合”的创新闭环。具体措施如下:

(一)谋划一体化载体布局

在载体产业布局上,依托梁溪区丰富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明确载体业态,着力打造梁溪区“123”科创产业体系,即重点构建以集成电路、物联网、虚实交互(元宇宙)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链条;积极布局先进材料、生命健康两大领域;着力提升科技金融、技术服务、数据服务三大科技服务特色优势。在载体空间布局上既要向“存量空间”要“增量价值”,支持街道和平台公司通过协商收回、鼓励流转、协议置换等多种途径腾退整合低效闲置的楼宇、厂房等资源,同步做好扬名传感信息园、山北光电材料园、食品科技园、北创科技创业园等重点园区的转型升级;又要学习借鉴特拉维夫孵化器模式,在政府主导建设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构建市场化、专业化、多类别的孵化器,不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不断提升创新浓度和产业密度

(二)采取激励式政策支持

一是制定完善区级层面的载体扶持政策。在产业政策方面,对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的机构给予奖励;鼓励街道、平台公司建设“科创飞地”;对梁溪科创载体内的优质科技公共服务机构给予相应的补贴;在制度规范方面,进一步完善《梁溪区科创载体管理办法》《梁溪区众创空间、孵化器运营机构管理办法》,对载体的成立、运营和提升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导区域内科技创新载体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二是大力引导孵化器品牌化。一方面积极探索与国内外先进品牌孵化机构合作共建孵化载体的模式,引进国际孵化机构的先进理念与孵化经验,实现融入全球创新创业网络,链接全球创新创业资源,辐射带动区域孵化器集群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现有载体,以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一体化为目标,着力打造标杆化的科创品牌。

(三)实施管家式科创服务

借鉴北京中关村的成功经验,对科技创新实施标准化服务。一是政策宣讲服务。主要包括科技、人才、税务、产业等政策信息服务,通过面对面、网站、通讯群等多种途径及时向企业宣传与解读。二是政策咨询服务。采取线上或线下不同方式,接受企业的咨询,定期对企业咨询问题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三是项目申报服务。采集包括企业人员、研发设备、财务情况、产品情况等,对照申报要求,进行申报评估。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申报辅导,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培育。四是产业对接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成果推介、技术交易、产学研合作等,协助在孵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业等进行项目对接洽谈,对项目进展跟踪,协调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五是知识产权服务。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分析,协助开展知识产权监控和维权。六是科技基础设施服务。围绕特色园区建设,建立涵盖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四)合作补创新资源短板

一方面在梁溪区高校资源相对不足的先天条件下,更需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名校、大院大所的创新合作,延续“一街一院系”的工作思路,加大政产学研交流,主动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开展技术孵化中心、专业实验室等形态建设,集聚技术创新资源,承接和孵化学院科研成果,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创新资源跨越式增长。另一方面要充分融入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梁溪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具备联通各方的区位优势,有条件通过区域协作实现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尤其应加强对接上海龙头,引进更多转移转化项目落地。同时深化与梁溪科技城、太湖湾科创带等全市重点科创区域联动,发挥科技城创新策源功能,积极承接太湖湾科创带创新溢出效应。

(五)持续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要不断升级梁溪英才计划。针对高端人オ、海外人オ、青年人才等不同类别,设立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同时以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吸引人才;关注人才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需求,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特别要解决人才在落户、购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以“宜居宜业”的城区特色聚人オ。二是科创载体管理和孵化人才引育。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质运营机构,加强与各地区孵化载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创业导师。另一方面,鼓励孵化从业人员参加管理及创业辅导师培训班,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载体运营机构开展多样化的创业辅导。建立面向孵化器管理人员、孵化服务人员、在孵企业的多层次能力提升体系,为科创载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拓展多样化科技金融

一是用好现有科技金融政策。充分利用“苏科贷”、省市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专项科技金融优惠政策,构建以“首投、首贷、首保”为重点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支持在孵企业获得各类投资,助推企业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国有资本作用。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战略性、先导性、撬动性作用,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着眼长远,不斤斤计较,不急于速成,加强对优良“种子”的支持培育,将政策和资源更多向创新“前端”倾斜;三是充分回归市场化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化资本和载体运营方资本资源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四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在创新创业载体设计科技贷款、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债券、科技租赁、信托、信用评价等相关业务之间的捆绑融资模式;五是加强上市指导。对创新创业载体内企业开设相关课程、导师一对一服务、专业机构等方式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七)升级数字化科创载体

科创载体作为科技企业、前沿技术的重要发源地,应持续探索布局在数字化建设运营道路。现阶段的科创载体的数字化转型大多以载体的信息服务系统为核心平台为切入方向,通过在PC、移动端(微信公众号、APP)开发、推广、运营各自的信息平台,并进行载体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转型探索。目标由近及远依次为实现企业数据管理优化、载体精准服务实施、载体绩效可视闭环。经过数字化转型以全面展现载体服务过程、反馈节点、最终结果和改善建议,做到载体服务绩效全链可看见、可考评、可优化的良性闭环。在元宇宙第三代互联网的热潮中,未来科创载体数字化转型将探索布局在全数字世界中的建设运营。其中不但有科创载体、科创企业等服务者、应用者,还有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众多第三方服务机构,甚至包括科研院校、宣传媒体、社会创客、技术开发等多样化的参与主体,需要提早布局谋划,融入元宇宙,拥抱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