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今天是:

要闻动态

当前位置:资讯中心 >> 要闻动态

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人大代表议事厅”活动在梁溪举行

发布时间:2023-03-29 09:21      来源:区人大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一曲《当你老了》,感动无数儿女,也令“养老”这一课题,更加为世人所关注。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

  我市制定了全国首个养老基层管理办法,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已实现镇(街)全覆盖,但实操短板依然明显:服务半径有限、医养融合度低、养老体系不健全,诸多“老了以后”的烦心事,让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们十分牵挂。

  弘扬“四敢”精神,着眼深调研、搭平台、架桥梁、链民心,市人大常委会在今年部署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创新年活动。

  

       “党中央要求我们大兴调查研究,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我们就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听去议、去寻求解决之道”,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徐劼为议事厅活动组织定调定向。

  3月2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围坐议事”在梁溪清名桥街道谈渡桥社区创新组织。

  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人大代表议事厅”广邀人大代表、市民群众、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学者等入厅议事,直击痛点“考问”、现场“接招”答疑,为加快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解决群众养老路上的“急难愁盼”建真言、出良策,在“面对面”解难题中书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答卷。

  躬身基层“找选题”   锁定助老“小目标”

  “我们谈渡桥社区是市中心典型的老旧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达35%,尤其是一些空巢老人,一日三餐、便捷出行、住所适老化设施、健康监测、紧急救助、情感交流都十分欠缺。”

  “人大代表议事厅”来到家门口,市人大代表、同时也是谈渡桥社区党总支书记的郑建美说出了社区对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这份期许也正是无锡141万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共同心愿。

  盯准“养老”绝非偶然。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期的社区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市户籍人口的27.18%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健康养老’应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琦领衔168位代表共同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引起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市人代会作出大会议案决议,作为市十七届人大的“一号议案”贯穿一届持续跟踪督办。

  不调研不议事,在“人大代表议事厅”六步工作法中,调研被摆在首位。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带领下,我们前期走访了上百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托老所以及孤寡老人住所后发现,现状不容乐观,全市已有108家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了大量老年人,但由于服务半径有限,很多老年人还享受不到,此外,中心服务人员专业力量不足,医养结合度不高。”“人大代表议事厅”上,张琦坦言当下我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短板不足。

  大兴调查研究,在深度跟进中紧扣主题、打开话题、助推解题。

  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社会委副主任委员高佩在主持“人大代表议事厅”时说,在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后,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人大代表议事厅”将话题聚焦“养老”,还细化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在养老大热点下锁定“小目标”,把群众的“最期盼”摆上“议事厅”桌面,其本身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寻求解决办法的一种探索。

  “议事厅”里“解难题”   会诊群众“揪心事”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

  “人大代表议事厅”上,每位人大代表和市民群众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频现抢话筒的快节奏场景。

  请问建照料中心的钱从哪里来?

  我们最关心的是服务价格,收费标准有依据吗?

  “家门口”就医是大伙最期盼的,照料中心可否安排公立医院的医生来坐诊?

  

       “议事厅”进入互动环节,市民代表拿起话筒当面提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应答,每个问题都事关养老热点、直击民生关切。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

  面对直击初心的“考”问,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卫健委等部门负责人直奔主题,亮出满满的“干货”:“日间照料中心不仅有建设补贴,还有运营补贴,同时引入公益基金‘加盟’,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更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为养老服务注入‘自我造血’能力。”

  “鼓励规模化、连锁化经营以降低成本,目前正在研究出台相关普惠价格标准,给老年人最大的实惠空间。”“已出台的‘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方案大力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家庭病床等,每年给予资金支持。”

  

       不仅“会诊”,更要“对症下药”。

  “日间照料中心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大规模、高标准的养老需求,人员流失问题如何解决?”去年市两会期间提出相关建议的市人大代表胡跃年向主管部门和在座专家抛出问题。

  “接招”的是市民政局副局长陈莺歌,“我们正酝酿出台政策并拿出‘真金白银’解决一线护理人员的待遇、培训和职业发展前景等问题,为社区养老托好底。”

  “对谈渡桥社区而言,当务之急是合理利用空间,200平方米的闲置空间如何规划一个日间照料中心?”

  前一次问答刚停,“近水楼台”的郑建美临时插话求助,特邀专家、设计师顾俊峰当即在短短几分钟内画出“设计图”。

  

       来自物业行业、医院和养老服务企业的人大代表也现场建言,提出“物业+养老”、引入社会资本提升服务水平、探索日间照料中心与医院联手配备专业医护人员等多种设想。

  多方同台“链主题”    共画民主“同心圆”

  不知不觉中,150分钟的“谈渡桥之约”已近尾声。此时,“人大代表议事厅”大屏幕上正滚动着市民们想要传递给无锡人大的“声音”。

  退休老同志严乙苍说,“看到市人大微信公众号上就居家养老服务展开立法调研,希望能结合地方实际,吸收先进经验,推进相关立法。”

  还有热心群众说,“希望依托‘灵锡’APP打造智慧养老系统。”

  热心群众陈曦建议“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解决老年人来回奔波去医院看病难的实际问题”。

  

       多方同台“链主题”,共画全过程人民民主“同心圆”。

  首次“议事厅”邀请了养老产业链、服务链上的市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府部门、慈善基金、专家学者和特邀嘉宾共同对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锡梓旺康复医院、九如城养老企业负责人等提出的运营思路,我们都可以建立深度合作,共同为养老事业‘搭台’、为无锡老年人‘添福’。”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文说。

  “直接和主管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对话,架起了市民群众和党委政府沟通的‘连心桥’!”

  “这种一起商量、共同解决问题的‘议事厅’希望越来越多,老百姓的难事就能解决得越来越快。”

  首次“人大代表议事厅”结束后,全程参与的市民代表们由衷点赞。

  

       “形式很好,值得在全国推广。”

  此前多次来我市调研养老事业的特邀嘉宾、东南大学教授周颖,更是对无锡人大首创的“议事厅”模式予以高度评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聚焦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坚持‘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从议题调研、议事到转化落实形成闭环,最终反馈给老百姓,并将请第三方进行满意度测评。”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社会委主任委员王传军表示,群众满意了,问题解决了,这次“人大代表议事厅”的使命才算完成。

  “连心桥”上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共画全过程人民民主“同心圆”。

  “让有‘揪心事’的群众、畅通民意渠道的人大代表、解决问题的主管部门一起‘坐下来’,面对面把难事议透、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徐劼道出了创设“人大代表议事厅”的初心。

  今年“人大代表议事厅”还计划开展三场,分别围绕解决中心城区和重点场所停车难问题,深化惠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以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省人大《人民与权力》杂志社、市人大融媒体联盟、无锡报业和广电集团等媒体单位派员列席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袁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社会委主任委员王传军和秘书长陆洪,派驻第二监察组组长张兆平、派驻第二监察组副组长潘雨春,梁溪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锡明,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分管负责同志等领导到现场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