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产业环境准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2-21 09:59 来源:梁溪生态环境局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4618780/2024-00904 | 生成日期 | 2024-02-21 | 公开日期 | 2024-02-21 |
文件编号 | — — | 发布机构 | 梁溪生态环境局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 — | ||
内容概述 | 关于对《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产业环境准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通知 |
为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推动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无锡梁溪科技城管理局会同我局拟定了《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产业环境准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办法是今后我区产业落地中生态环境准入总体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我区产业升级的重要依据。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热忱欢迎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对办法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对于符合我区实际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办法中予以合理吸纳。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2024年2月21日至3月20日
意见反馈单位:无锡市梁溪生态环境局。
联系人:金佳伟;电话:0510-82856685;电子邮箱:49539354@qq.com。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附件:
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产业环境准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根据无锡市加快“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梁溪区构建“345”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梁溪区全面推进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产业环境准入管理工作,促进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结合区域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主旋律,不断积蓄产业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构建都市型现代工业体系,为奋力谱写“美丽梁溪”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合理优化空间布局。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进一步优化用地布局、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做好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协调衔接,推进构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空间开发格局。
严格控制排放总量。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科学调控区域内产业规模和开发强度,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总量管控要求,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强化资源能源限制,进一步推动区域能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进区内产业走绿色化、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严格产业准入条件。根据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发展的产业定位,提出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鼓励类产业清单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引导产业围绕“高端智能、创新绿色”的方向发展。
二、基本情况
(一)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概况
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主要包括瞻江街道、广益街道、黄巷街道、扬名街道和山北街道,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按照地理位置共划分为三个片区:
1、无锡梁溪科技城梁溪片区
无锡梁溪科技城梁溪片区(以下简称“科技城梁溪片区”)主要包括瞻江街道、广益街道和黄巷街道,区内目前主要涉及黄巷智造园、广益食品园等两个产业园区。
2、无锡梁溪科技城都市工业协同发展区山北片区
无锡梁溪科技城都市工业协同发展区山北片区(以下简称“山北片区”)主要包括山北街道,区内目前主要涉及无锡光电新材料科技园。
3、无锡梁溪科技城都市工业协同发展区扬名片区
无锡梁溪科技城都市工业协同发展区扬名片区(以下简称“扬名片区”)主要包括扬名街道,区内目前主要涉及扬名传感信息园。
(二)办法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其相关环境管理活动,编制建设发展规划涉及相关的建设项目也适用本办法。
三、强化空间管制,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一)严格落实空间布局规划
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规划总用地约43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约为1.54平方公里。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后续产业开发需严格落实用地指标,做好与无锡市国土空间规划、梁溪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等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全域位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区内地表水涉及2个国考、1个省考和2个市考断面,区内开发建设需严格落实环境功能区划,保障各项环境质量持续达标。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内山北片区涉及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不涉及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区内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内涉及古运河部分区段,沿河区域开发建设需要严格落实大运河保护相关政策、规划。科技城梁溪片区位于太湖流域二级保护区,山北片区及扬名片区均位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各片区产业发展需严格同太湖流域相关管理要求相协调。
(二)强化人居环境风险防控
避免在敏感目标附近引入涉及废气、噪声的工业企业,加强现有涉气及涉噪声污染工业企业环境监管,通过采取建设生态廊道或设置防护距离等措施,避免或减轻生产活动对周边人居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加快推进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保障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达标排放,不断提升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推进区内工业企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强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严格固体废物规范化贮存,避免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关闭搬迁遗留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确保受污染地块的安全再开发利用。
四、严格总量管控,推进环境质量改善
(一)实施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整体位于太湖流域,自太湖条例实施以来,涉氮磷排放的工业项目停止审批,且原涉氮磷排放的项目关停搬迁腾出的总量未入库,导致涉水类区域总量尤其是氮、磷总量储备较少。此外,总量管控以街道为单元,部分街道因没有氮、磷总量指标导致涉水类项目难以落地。为缓解总量不足的矛盾,梁溪区开展污染源普查核定各类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并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腾退企业总量入库,进一步增加总量储备,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落地。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后续开发建设需严格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废水污染物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废气污染物以及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新改扩建涉重点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需遵循污染物排放“等量替代”原则,其他新改扩建项目需遵循“减量置换”原则,在梁溪区有明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需进一步挖掘区域各项减排潜力,加快推动区内工业企业源头管控,推进企业实施“最先进工艺、最高端装备、最干净原料、最优质工况环境”四个替代,实施生产环节物料的回收、回用,实现治污设施的“高标准、高效率”,加快低端落后项目淘汰升级。
(二)实现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目前梁溪区PM2.5平均浓度略有上升,优良天数比率稍有下降。根据《无锡市梁溪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到2025年和2030年,优良天数比例要分别达到82.8%和83%,PM2.5浓度要分别不高于27 µg/m3和26 µg/m3且降幅要达到市级考核要求。为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按时达标,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后续要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涉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工作,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不断提升VOCs治理水平;要持续强化施工项目排放管控,深入落实《梁溪区施工工地大气管控方案》,严格要求施工期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污染;要持续强化移动污染源管理,推动车辆结构升级,持续推进老旧、高排放机动车淘汰,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不断降低移动污染源排放强度;要持续加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推广集中式餐饮企业集约化管理,提高油烟和VOCs协同净化效率。
持续保持水环境质量。目前梁溪区全区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无劣V类水体,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根据《无锡市梁溪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到2025年和2030年,区内所有河流、断面水质均需保持上述指标。为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达标,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后续要持续加强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管控,强化雨污水管网排查整改,持续开展入湖(江)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规范入河排污口管理,全力确保废水达标排放;要持续推进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开展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总量核算和涉磷工业企业排查,全力确保“太湖安全度夏”;要持续加强水环境监测,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和雨污水管网智慧管理系统,对京杭运河及其支浜加密水质监测,全力保障各国、省、市考等水质断面稳定达标;要持续加强岸线管理,全面清理非法码头和封堵违法排污口,确保京杭运河水质稳定达标。
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推进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保持重点建设用地开展安全利用率100%,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后续开发建设要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落实新进企业源头防控,按照本办法制定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附件2),严把引进企业的土壤环境准入门槛;要加强建设项目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落实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要加强污染地块修复再开发利用环境监督管理,落实《梁溪区污染地块修复项目流程管理与实施办法》,原有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搬迁后原地块再开发利用的,应按规定对该地块进行环境调查评估,经调查评估需进行土壤、地下水修复的,应予修复,修复后经效果评估符合要求的方可开发建设。
五、限制资源消耗,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全面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梁溪区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编制完成碳达峰《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开展低碳园区建设行动,推动梁溪科技城编制园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打造低碳零碳园区。为进一步推进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绿色低碳发展,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后续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按照本办法制定的鼓励类产业清单(附件1),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引导区内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坚决落实“两高”项目能效水平和能耗减量替代要求,能效水平须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其他项目能耗均需满足相应行业准入条件或规范条件要求;要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引进项目须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采用国外工艺设备的,必须达到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六、明确环境准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梁溪区目前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区主导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加速布局,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特色成效初显。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范围内规上工业企业目前主导行业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21个行业为主,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超过347亿元。但梁溪区作为无锡市中心城区,地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有限制约了产业发展规模,因此进一步加快推进梁溪区传统低效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经济产出多、资源占用少、污染影响小的新兴产业,推动区内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是立足梁溪区现实需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和水平,构建都市型现代工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为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根据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最新产业发展规划,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将以人工智能、食品科技、北斗空间信息、传感信息、机器人为特色产业,坚持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数字技术为驱动、数字场景为牵引的“1+3+X”产业体系,聚焦“1”大数字经济全功能链条,着力发展“3”大“数字+”产业集群(数字+智造、数字+科技、数字+服务),布局“X”个“数字+”未来产业赛道,建设高能创新平台、厚植优质科创载体、培育特色创新园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共同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内各园区提质增效。明确产业发展的鼓励领域同时,应严格产业环境准入,通过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强化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管理,持续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一)各片区产业发展鼓励重点领域
1、科技城梁溪片区
科技城梁溪片区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空间信息、人工智能、食品科技和机器人产业,重点打造高端医疗器械生态圈、空间信息生态圈、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食品科技生态圈和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2、山北片区
山北片区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智能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产业领域,重点打造高端医疗器械生态圈、智能高端装备生态圈和新能源产业生态圈。
3、扬名片区
扬名片区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空天产业、智能传感器和人工智能产业,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生态圈、空天产业生态圈、智能传感器生态圈和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科技城梁溪片区、山北片区和扬名片区产业发展鼓励重点领域的具体发展方向如下:
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立足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链优势,瞄准核磁共振(MRI)、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X-Ray)等医学影像设备研发与制造,鼓励人造关节、心脏支架、高端实验室耗材及IVD自动化设备研发,前瞻布局精准医疗等未来健康产业。有序推进融腾康园、医药供应链产业园等载体建设,以宽腾医疗为链主,聚集国盛生物、迈瑞医疗等一批行业龙头,重点打造特色医疗产业园。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特征,推动本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引导企业向高端智能和电动清洁方向发展,做强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完善车规级芯片产业布局,有序突破研发、制造、封测等关键环节,打通汽车芯片上车规模应用的技术通道。依托一汽锡柴链主企业产业优势,以雄伟精工并购重组,华洋滚动新项目筹建为契机,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导入淅减汽车等优质汽车产业项目,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
空天产业:紧抓商业航天发展机遇,瞄准世界航空动力科技赛道,形成集基础研究、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应用、平台服务于一体,涵盖太空飞船、电推进器、航空芯片、卫星组件、伺服系统、卫星研发等配套企业的完整产业链条。以东方空间、天兵科技两家商业运载火箭制造与发射“链主”企业为核心,引入卫星整星研发制造核心企业银河航天、微纳星空、商用小型飞船制造商紫微科技、商用电推进系统龙头企业遨天科技、卫星通信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凯睿星通,依托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太湖空天动力研究所合作,形成集火箭、高中低轨卫星及应用产学研一体、上下游聚链成群的完整生态体系,重点打造空天产业园。
智能传感器产业:聚焦全市“一感两网”产业布局,锁定高端装备、智能车载、智慧城市等前沿技术目标方向,引导发展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应用领域终端产品制造,形成以传感器和智能硬件系统为核心,以微电子及IC设计、检验检测等为配套的产业生态圈。招引传感头部企业作为生态圈链主企业,以华阳科技、七维测试、天和电子、必创科技等企业作为产业链重点企业,加快产业向中高端跃升,重点打造智能传感信息产业园。
空间信息产业:以打造江苏空间信息先导产业高地为目标,布局“通导遥”星座、空间大数据、空天地一体化通讯、空地系统、无人系统、异质集成芯片等基础部件、终端开发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与运维服务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形成“北斗+智慧城市”、低空经济等示范应用场景。发挥梁溪科技城长三角北斗空间信息数字产业示范园区平台效应,导入“北斗+”产业资源,集聚国星宇航、京济通信、华测导航、沧穹科技、欧卡智舶、普适导航等空间信息头部企业,重点打造空间信息产业园。
人工智能产业: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聚焦算力、算法、数据及应用等核心赛道领域,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慧城市、车联网等强相关的行业AI大模型。重点构建人工智能产业“三大社区”,即以华为为引领的“算力社区”,以微软、百度、极视角、中科城市大脑为引领的“算法社区”,以梁溪大数据公司为引领的“数据社区”。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
智能高端装备产业:聚焦智能制造装备细分领域,瞄准智能仪器仪表、自动化装备和智能控制系统赛道,在特色专用装备领域,通过和半导体光刻、显影、沉积、清洗等产业环节联动,主攻产业价值链高能级、高技术含量环节,提升高端装备设计、研发和制造水平。以恩纳基、展鹏科技、朗迪测控等为基础,以引入半导体装备、新能源装备及泛半导体零部件领军型链主企业为目标,沿着“链式融合+需求牵引+强链补链”的发展路径不断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群体,重点打造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
新能源产业:聚焦光伏、电池装备、电池材料、风电关键零部件制造及配套,以日御光伏、东恒新能源、华润燃气三家光伏、储能、氢能领域链主企业为核心,引领宸瑞新能源、新智达、百祺电子等新能源产业上下游企业,加强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前瞻布局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重点打造新能源产业园区。
食品科技产业:围绕休闲食品、预制食品、功能性食品等产业赛道,紧扣“数字+食品”产业定位,逐步构建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中试验证、评价检测”为一体的食品科技产业创新生态圈。以“海峡两岸食品科技产业(无锡)合作试验区”为核心,积极推进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深度合作,在天鹏集团、天资乳业、穆桂英、爸爸糖等食品存量企业的基础上,重点引入嘉虹食品、N多寿司、秋之友、来伊份等头部企业,重点打造数字消费食品科技产业园。
机器人产业:围绕“AI+智能制造”理念,紧抓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大领域,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行业,发挥快仓智能、派特纳、远也科技、斯坦德等链主企业的产业链带动效应,吸引头部知名人形机器人项目落户梁溪,积极引入硬件感知、电机、减速器、执行器总成及零部件等机器人产业链优质企业。围绕机器人使用场景建设机器人友好园区,重点打造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区。
(二)生态环境准入
为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衔接江苏省、无锡市和区域“三线一单”等成果要求,从产业准入要求、空间布局约束、资源开发利用要求、环境风险防控和污染物排放管控等方面,分别制定了科技城梁溪、山北和扬名三个片区的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并列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附件:1.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鼓励类产业清单
2.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附件1
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鼓励类产业清单
序号 |
鼓励类产业 |
具体要求 |
|
无锡梁溪科技城梁溪片区 |
1 |
高端医疗器械制造 |
立足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链优势,瞄准核磁共振(MRI)、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X-Ray)等医学影像设备研发与制造,鼓励人造关节、心脏支架、高端实验室耗材及IVD自动化设备研发,前瞻布局精准医疗等未来健康产业。 |
2 |
空间信息产业 |
以打造江苏空间信息先导产业高地为目标,布局“通导遥”星座、空间大数据、空天地一体化通讯、空地系统、无人系统、异质集成芯片等基础部件、终端开发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与运维服务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形成“北斗+智慧城市”、低空经济等示范应用场景。 |
|
3 |
人工智能产业 |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聚焦算力、算法、数据及应用等核心赛道领域,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慧城市、车联网等强相关的行业AI大模型。 |
|
4 |
食品科技产业 |
围绕休闲食品、预制食品、功能性食品等产业赛道,紧扣“数字+食品”产业定位,逐步构建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中试验证、评价检测”为一体的食品科技产业创新生态圈。 |
|
5 |
机器人产业 |
围绕“AI+智能制造”理念,紧抓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大领域,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行业,发挥快仓智能、派特纳、远也科技、斯坦德等链主企业的产业链带动效应,吸引头部知名人形机器人项目落户梁溪。 |
|
无锡梁溪科技城都市工业协同发展区山北片区 |
1 |
高端医疗器械制造 |
立足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链优势,瞄准核磁共振(MRI)、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X-Ray)等医学影像设备研发与制造,鼓励人造关节、心脏支架、高端实验室耗材及IVD自动化设备研发,前瞻布局精准医疗等未来健康产业。 |
2 |
智能高端装备产业 |
聚焦智能制造装备细分领域,瞄准智能仪器仪表、自动化装备和智能控制系统赛道,在特色专用装备领域,通过和半导体光刻、显影、沉积、清洗等产业环节联动,主攻产业价值链高能级、高技术含量环节,提升高端装备设计、研发和制造水平。 |
|
3 |
新能源产业 |
聚焦光伏、电池装备、电池材料、风电关键零部件制造及配套。 |
|
无锡梁溪科技城都市工业协同发展区扬名片区 |
1 |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
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特征,推动本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引导企业向高端智能和电动清洁方向发展,做强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完善车规级芯片产业布局,有序突破研发、制造、封测等关键环节,打通汽车芯片上车规模应用的技术通道。 |
2 |
空天产业 |
紧抓商业航天发展机遇,瞄准世界航空动力科技赛道,形成集基础研究、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应用、平台服务于一体,涵盖太空飞船、电推进器、航空芯片、卫星组件、伺服系统、卫星研发等配套企业的完整产业链条。 |
|
3 |
智能传感器产业 |
聚焦全市“一感两网”产业布局,锁定高端装备、智能车载、智慧城市等前沿技术目标方向,引导发展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应用领域终端产品制造,形成以传感器和智能硬件系统为核心,以微电子及IC设计、检验检测等为配套的产业生态圈。 |
|
4 |
人工智能产业 |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聚焦算力、算法、数据及应用等核心赛道领域,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慧城市、车联网等强相关的行业AI大模型。 |
附件2
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范围和面积 |
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范围具体包括瞻江街道、广益街道、黄巷街道、扬名街道、山北街道,面积约43平方公里。按产业发展定位可分为以下3个片区:无锡梁溪科技城梁溪片区(以下简称“科技城梁溪片区”,包含瞻江街道、广益街道、黄巷街道)、无锡梁溪科技城都市工业协同发展区山北片区(以下简称“山北片区”,包含山北街道)、无锡梁溪科技城都市工业协同发展区扬名片区(以下简称“扬名片区”,包含扬名街道)。 |
||
类别 |
各子片区准入内容 |
||
子片区名称 |
统一准入要求 |
附加准入要求 |
|
产业准入要求 |
科技城梁溪片区 |
1、禁止引进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江苏省实施细则》《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录》《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国家、地方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相冲突的项目。 2、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涂料、油墨、胶粘剂项目(现阶段确实无法实施原料替代的项目需提供不可替代的论证说明)。 3、严格涉铅、汞、铬、砷、镉重金属项目准入,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铅、汞、铬、砷、镉重金属排放总量原则上不得增加(智能传感、智能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企业确需增加的,需在只考虑环境因素的前提下选择最优技术方案,满足清洁生产最高等级,保证污染物达到最低排放强度和排放浓度)。 4、严格涉氟废水排放项目准入,新建涉氟企业原则上不得设置入河排污口,应进入具备产业定位的工业园区。 5、严格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 |
科技城梁溪片区位于太湖流域二级保护区内,不得引入《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对于二级保护区规定的禁止类产业及项目。 |
山北片区 |
山北片区位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不得引入《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对于一级保护区规定的禁止类产业及项目。 同时应符合下列准入要求: 1、禁止引进:蓝宝石生产、外延芯片研发生产;金属制品表面热处理加工;铅蓄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集成电路(含前道酸洗、蚀刻等加工);印刷电路板生产(含前道酸洗、蚀刻等加工); 2、若因规划调整,在无锡光电新材料科技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重新编制报批后,相应产业准入要求以最新批复的规划环评准入清单为准。 |
||
扬名片区 |
扬名片区位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不得引入《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对于一级保护区规定的禁止类产业及项目。 |
||
空间布局约束 |
科技城梁溪片区 |
1、严格落实《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等文件中有关条件、标准或要求。 2、区内建设项目需严格落实卫生、环境防护距离要求,该范围内不得规划布设居住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 3、规划居住用地周边优先引入无污染或轻污染的企业或项目,并加强绿化隔离带建设,结合具体项目确定并落实防护距离的设置。 |
|
山北片区 |
|||
扬名片区 |
|||
资源开发利用要求 |
科技城梁溪片区 |
1、禁止销售燃用燃料为“III类”(严格),具体包括:①煤炭及其制品;②石油焦、油页岩、原油、重油、渣油、煤焦油;③非专用锅炉或未配置高效除尘设施的专用锅炉燃用的生物成型燃料;④国家规定的其他高污染燃料。 2、入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应达国内先进水平以上,引进项目的生产工艺、设备,以及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废物回收利用、环境管理要求等原则上需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 3、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 |
|
山北片区 |
|||
扬名片区 |
|||
环境风险防控 |
科技城梁溪片区 |
1、建立环境应急体系,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依托梁溪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 2、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其他存在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编制完善并及时更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3、完善无锡梁溪科技城功能区环境风险防范预警,强化区内风险源统计,加强对潜在风险源的管理,对易引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场所安装相应的监测和预警装置,实现快速应急响应。 4、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关闭搬迁遗留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存在风险的及时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依法推进管控和修复,确保受污染地块的安全再开发利用。 |
|
山北片区 |
|||
扬名片区 |
|||
污染物排放管控 |
科技城梁溪片区 |
1、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对于国家排放标准中已规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行业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3、严格新改扩建项目总量前置审批,新改扩建项目按省、市相关文件落实“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 |
|
山北片区 |
|||
扬名片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