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年度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5-07-10 14:57 来源:梁溪生态环境局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4618780/2025-00948 | 生成日期 | 2025-07-10 | 公开日期 | 2025-07-10 |
文件编号 | — — | 发布机构 | 梁溪生态环境局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 — | ||
内容概述 | 2025年半年度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
今年以来,梁溪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年度目标任务为导向,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2025年半年度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截至6月30日,梁溪区PM2.5浓度为32.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5%,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4;优良天数比率为81.2%,同比改善2.1个百分点,绝对值排名全市第1。1-6月,梁溪区国省考断面优Ⅲ类水体比例为100%,优Ⅱ水体比例为33.3%,全区黑臭水体和劣V类河道动态清零;主要入湖河流梁溪河总磷浓度0.058mg/L,总氮浓度1.32mg/L,均暂达到年度约束性指标要求(总磷0.08mg/L,总氮1.5mg/L)。
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5”专项行动,落实国控点专人驻点巡查,动态排查并更新国控点周边污染源清单。完成迎龙路国控点新建并通过国家检查,拟于近期搬迁,对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污染、餐饮油烟等污染源实施全链条协同治理,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包装印刷企业“回头看”、加油站检测、柴油车联合路检等工作,1001台非道机械登记工作全面完成,完成广石路尾气超标抓拍系统建设,拟定餐饮“禁办区”划定初稿并动态更新名单,推广餐饮油烟“码上洗2.0”达1432家,完成南长街景区餐饮油烟整治,213项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已完成189项。
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联合区纪委落实“一项目一监督”,14个年度治太工程项目2个已完工,8个在建。推进工业水污染防治,121家涉磷企业全面完成排查整治验收,8家重点企业工业废水分质分类收集评估已完成7家。有序开展重点流域排污口整治,完成国省考断面所在河流排查工作,发现问题2个,完成整治1个;开展长江和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整治销号工作,梁溪区涉及的10个问题排口已全部完成整治。持续发力河道排口排查整改,全区108个问题排口已完成整改68个。完成2024年度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全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2.51%。
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十四五”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编制印发《无锡市(梁溪区)“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2025年度建设工作计划》。推进土壤地块管控修复,中央活力区3、4、5、6号地块开展土壤调查报告评审,焦化厂东厂区地块开展效果评估报告市级评审复核,焦化厂西厂区地块、东泰化工地块加快修复进度。优化调整“十五五”地下水国考点位,启动南市桥巷28号(原信访局院内)地下水采样点建设。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推动新一轮“无废细胞”创建,完成6家“无废企业”申报材料收集。深化危废规范化环境管理,已开展规范化检查15家,83家产废单位完成年度危废管理计划申报,检查各类电动车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97家,发现并整改问题16个。
四是狠抓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全力推动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第三轮央督反馈的道桥科技码头问题已落实整改措施,17件信访件已办结16件,阶段办结1件。第二轮省例行环保督察反馈的31项整改任务,9项已经市验收销号,4项销号待验收,18项按时序进度推进中,11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
五是着力提升环境治理效能。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2021-2023年已整治“散乱污”企业开展“回头看”,累计复查点位29个,未发现反弹回潮现象。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完成辖区内25家市管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核发工作,核发率100%。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实战化拉练,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等宣传教育活动,广泛传播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素质。
六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推进环境监管规范化,落实执法工单管理,通过合理设置重点执法检查对象和“双随机”抽查比例,减少执法频次,对11家正面清单管理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措施。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对违法行为轻微且积极整改的企业依法从轻或不予处罚,上半年共不予处罚企业4家,免罚金额79.6万元。开展非现场执法65家次,占总执法量44%,发现并核实处理环境问题11个。积极开展环境信访攻坚化解,上半年累计受理信访154件,投诉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达100%。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精准攻坚难点堵点,全力提升治理水平。一是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聚焦新一轮太湖治理,着力推进太湖综合治理重点任务和工程项目建设,开展梁溪河、伯渎港污染源排查,实施“一河一策”问题治理,着力解决影响断面水质的污染源头。二是抓牢大气联防联控。加快推进剩余24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完成迎龙路国控点搬迁,充分利用无人机、灵嗅走航等技术手段,及时分析高值原因,精准加强源头管控。加强移动源治理,推进国控点周边重卡和非道机械新能源替代,落实广石西路柴油货车绕行方案。常态化开展餐饮油烟联合执法,推动餐饮“禁办区”划定试点,持续推广餐饮油烟“码上洗2.0版”服务,提升餐饮油烟监管水平。三是加快土壤固废治理。做好土壤先行区建设收官,完成综合评估报告,梳理建设成效,完成准入管理白皮书编制。推动焦化厂西厂区、东泰、贵金属、科技城A地块完成土壤修复,阳恒地块达到50%修复时序,启动协联热电厂二期修复工程,启动格林艾普、罗地亚地块管控和修复。完成地下水国控点建设。深化“无废城市”建设,严厉打击固废非法倾倒填埋行为,推动“无废细胞”创建。
(二)充分凝聚工作合力,扎实推进问题整改。以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信访问题整改为重点,进一步压紧压实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凝聚治污攻坚合力。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动整改措施落实落细,强化现场核查,严把销号标准,推动问题整改销号闭环,按照销号计划和市级要求完成省督反馈问题整改销号任务。深化开展“房前屋后”专项行动,大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异味等扰民问题,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向优向好发展。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完成无锡光电新材料科技园开发建设规划(2024-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要求,实施总量全区统筹管理、调剂使用,优先保障区重点项目。创新执法监管,综合运用在线监测、视频探头、用电监控及无人机巡航等智慧化监管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做好执法监督帮扶活动,为企业提供专业上门、专人联络、专家对口等服务模式,帮助企业解决污染治理等方面的问题。秉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落实轻微免罚、首违不罚等举措,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并指导企业开展信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