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公共用房,水灵灵地“变身”了……
发布时间:2025-07-30 16:46 来源:无锡市梁溪区清名桥街道办事处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吹着空调,喝口水,再量量血压——送餐高峰过后,美团骑手小袁在东宝康园“伲来嘞”全龄友好营造中心一楼纳凉歇脚。此时,二楼暑托班的孩子们正跟着老师学唱手语歌,欢声笑语不断。
东宝康园是小区公共用房从“沉睡”到“活化”的典范。从“小、乱、旧”的社区公共用房,到如今,通过运营模式创新和服务供给优化被赋予了新内涵,焕发出新活力。
“空间换服务”,激活沉睡角落
走进东宝康园50号楼,“伲来嘞”全龄友好营造中心的招牌格外醒目。这里正开展“夏日纳凉共享计划”,为小区及周边的新就业群体、特困人员、双职工家庭等提供防暑药品、爱心暑托、歇脚休息和残健共融服务,温馨的氛围扑面而来。
“我们想借这句亲切的俚语,打造独特的‘家’文化品牌。”金匮苑社区党总支书记伍晓燕介绍,这栋150多平方米的小楼,曾长期闲置。为激活这个“被遗忘的角落”,社区党组织主动对接专业社会组织,探索以“空间换服务”模式,交由第三方运营。
彼时,“鲁卡妈妈”创始人邓敏正顺应政策方向,探索数字化社区家庭服务生态。在社区推动下,她成功申请成立“和美营造便民服务中心”这一民非组织,并将“吃灰房”精心装修。依托“服务+”模式,空间被盘活,居民与社区的距离也被拉近。
从儿童圆桌会议、非遗市集到国风趣味运动会,一年来,营造中心人气渐旺,热门活动甚至需要“拼手速”。邓敏的团队也在此成功孵化出“锡望骑手”“青创同行”等多个公益创投品牌,以公益+低偿服务的模式反哺中心的日常运营和活动开展,也鼓励高校大学生家门口就业,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我们会对第三方提供的免费公益服务严格把关。”伍晓燕表示。社区与营造中心合力拓宽服务领域,提供缝纫修补、助行助浴、惠老送餐等,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沉睡的资源真正变成惠民增效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