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律师挂职日记 | 谈倩:司法所里践真知 实习路上淬专能
发布时间:2025-08-20 10:11 来源:区司法局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参与梁溪区司法局基层实践锻炼,是我法律职业路上一次宝贵的‘接地气’之旅,也是一次在最前线感知法治脉搏的难忘经历。——江苏远畅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谈倩
这段日子,谈倩穿梭于社区调解室、普法现场、法律咨询窗口,在基层法治的土壤里扎根、成长,感知到法律服务最真实的速度、精度、温度。
实践第一课
参与社区群众纠纷调解是谈倩实践的“第一堂课”。在一次房屋权属纠纷中,当事人之间预期差距悬殊,让调解室“火药味”十足。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和僵持不下的局面,最初的沟通几乎寸步难行。谈倩没有气馁,她尝试先放下调解员身份,用耐心的倾听去捕捉隐藏在激烈言辞背后的核心关切。同时,她调整策略:一方面,用温和但清晰的语言一遍遍解释相关法律依据,力求用“白纸黑字”的事实廓清模糊地带;另一方面,她设身处地体会当事人的处境,用真诚的共情去软化坚冰般的抵触情绪,努力在当事人的实际需求之间寻找可能平衡的支点。经过反复沟通、方案多次微调后,矛盾双方最终达成共识。
这次调解经历让谈倩逐渐明白:基层矛盾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是需要一次次倾听、解释,用事实梳理权责。“法律并非是简单的条文,更是解决群众问题的工具”,基层调解更需要“接地气”的沟通。
护企零距离
司法所的工作简单且富有温情,基层司法行政人员不仅仅是调解邻里纠纷的“老娘舅”,也是传播法治声音的“小喇叭”。5月22日,谈倩作为工作人员走进梁溪区物流运输行业普法专题讲座。在此次活动中,谈倩倾听了行业律师前辈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企业“听得懂”的语言结合物流企业常见案例,将单一的法律条文“翻译”成企业负责人一听就懂的“生意经”。
这次经历让谈倩意识到:普法只有实实在在“贴近需求”,法律才能真真切切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群众美好生活的“防护盾”。
小案系民心
一桩桩看似微小的民间借贷咨询,让谈倩深刻体会到“小案紧系大民生”。面对因朋友欠款焦虑无措的当事人,谈倩不仅释明法理,更手把手教会对方使用小程序自助立案。从证据链的梳理到流程节点的厘清,再到法律文书的完善,她全程耐心协助,步步引导。
目睹当事人从“茫然”到“有路”,谈倩深切体悟:基层法律咨询,既要解眼前之“渴”,更要赋长久之“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法律伸手可及”。纵是平凡小案,亦不容丝毫敷衍。
这段在山北司法所的实践经历,像一束光,照亮了谈倩心中“基层法治”的真实模样:它不是高悬的法条,而是调解室里俯身倾听的耐心、法援窗口温暖的陪伴。山北司法所所长郑超说:“法律人的价值,不仅在法庭的辩论,更在基层的排忧解难。”这场深耕一线的法治实践,让谈倩真正读懂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千钧分量。